微信掃碼進群,分享你的
備考經歷
1.程序性知識不包括( )
A.智慧技能
B.認知策略
C.動作技能
D.創造性知識
2.“憤、悱”二字源自孔子的“不憤不啟,不悱不發”,根據朱熹的解釋,“口欲言而未能之貌”就是( )
A.憤
B.悱
C.啟
D.發
3.《學記》提倡啟發式教學,其中主張的要激勵學生,不要壓制學生,意思就是( )
A.博學于文
B.開而弗達
C.強而弗抑
D.道而弗牽
4.華生說“給他一打健康兒童,不管他們祖先的狀況如何,可以任意把他們培養為從領導到小偷等各種類型的人”這句話反映了( )
A.遺傳決定論
B.環境決定論
C.教育論
D.個人主觀決定論
5.美國的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( )
A.《大教學論》
B.《普通教育學》
C.《論演說家的教育》
D.《民主主義與教育》
6.下列關于教師家訪的做法,不恰當的是( )。
A.忌“指導”:對家教問題不要給家長提議
B.忌“獨白”:與家長交流不要唱“獨角戲”
C.忌“教訓”:不要居高臨下苛責教訓家長
D.忌“揭短”:不要當著學生面向家長告狀
7.禮樂射御書數是我國( )的教育內容。
A.現代社會
B.奴隸社會
C.原始社會
D.封建社會
8.與“道而弗牽,強而弗抑,開而弗達”表達意思為相近的是( )。
A.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
B.不憤不啟,不悱不發
C.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
D.學不蹋等
9.教師職業道德體系是由教師職業道德原則、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教師職業道德范疇等方法構成,處于和首要地位的是( )。
A.教師職業道德原則
B.教師職業道德規范
C.教師職業道德范疇
D.教師職業道德修養
10.把學習過程概括為“學-思-行”的統一過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( )。
A.孔子
B.孟子
C.荀子
D.墨子
【參考答案解析】
1.D【解析】程序性知識包含智慧技能、認知策略、動作技能。
2.B【解析】這句話出自于論語,朱熹進行解釋,“憤者,心求通而未得之狀也;悱者,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。啟,謂開其意;發,謂達其辭。
3.C【解析】道而弗牽,強而弗抑,開而弗達。主張啟發學生,引導學生,但不硬牽著他們走;嚴格要求學生,但不施加壓力;指明學習的路徑,但不代替他們達成結論。所以此題選擇 C。
4.B【解析】 華生是行為主義的的代表人物,他認為一切是刺激反應的連接,所以華生是典型的環境決定論的代表人物。
5.D【解析】 杜威的作品《民主主義與教育》,夸美紐斯《大教學論》,赫爾巴特《普通教育學》,昆體良《論演說家的教育》。
6.A【解析】教師應正確處理與家長的關系,與家長及時溝通,平等對待家長,尊重家長,與家長共同形成教育合力。因此,答案為A。
7.B【解析】六藝即禮、樂、射、御、書、數是我國奴隸社會的主要教育內容。
8.B【解析】“道而弗牽,強而弗抑,開而弗達”與“不憤不啟,不悱不發”都強調了教學上的啟發性。
9.A【解析】教師職業道德原則是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處理各種利益關系、調節和評價一切道德行為的根本規則。它在職業道德體系中居于主導地位,是整個教師職業道德體系的和精髓.是教師職業中根本、具普遍性的道德規則。
10.A【解析】孔子在豐富的教學實踐基礎上,把學習過程概括為學—思—行的統一過程,即“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”。
相關推薦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