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掃碼進群,分享你的
備考經歷
教育基礎知識類
16. 美國教育家杜威是現代教育理論的代表人物,代表作《民主主義與教育》,主張教育即生長,教育即生活,教育即經驗的改造,主張教育無目的論,倡導“新三中心”(兒童中心、活動中心、經驗中心)和“在做中學”。
17. 蘇聯教育家凱洛夫主編的《教育學》,被公認為世界第一部馬克思主義教育學著作。
18. 楊賢江的《新教育大綱》則是我國第一本馬克思主義的教育學著作。
19. 當代教育學理論新發展,主要包括布魯姆的教學目標理論,布魯納的“結構教學論”,贊可夫的“發展性教學理論”,瓦根舍因的“范例教學論”,蘇霍姆林斯基的“和諧教育思想”。
20. 我國著名教育家包括主張“五育并舉”、“以美育代宗教”的蔡元培,“偉大的人民教育家”陶行知,“平民教育之父”晏陽初,職業教育先驅黃炎培,鄉村教育運動先驅梁漱溟。
21. 在我國,教育一詞最早見于《孟子·盡心上》,最早把“教”和“育”連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。
22. 廣義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、學校教育、社會教育。狹義的教育指學校教育。
23. 教育的本質屬性是: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。教育的社會屬性有永恒性、歷史性、繼承性、階級性和相對獨立性。
24. 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制約著教育目的,制約著課程設置與教育內容,制約著教育發展的規模、速度,制約著學校結構,制約著學的方法、手段、組織形式。
25. 教育是勞動力再生產的必要手段,教育再生產勞動力,教育再生產科學知識和技術。
26. 社會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目的,決定教育的領導權。
27. 教育具有篩選、整理、傳遞和保存文化的作用,具有傳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,具有更新和創造文化的作用。
28. 教育的相對獨立性體現在:與生產力和政治經濟制度發展不平衡、本身的繼承性、受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影響。
29. 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因素包括:遺傳(前提基礎)、環境(提供可能)、教育(主導因素)、個體主觀能動性(決定因素)。
30. 廣義的教育制度指國民教育制度,狹義的教育制度指學校教育制度,它是國民教育制度的核心,規定著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、任務、入學條件、修業年限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。